图解神农本草经:芍药_焦点资讯

2023-05-25 12:06:02 中草药知识

芍药

《神农本草经》上说:芍药,味苦,性平。主治邪恶之气侵体导致瘀滞腹痛;祛除血脉痹阻、坚固积块、发冷发烧之症;消除疝瘕腹内疼痛;能止疼痛;通利小便;添补气力。芍药生长在山的土石上且有流水的地方及小土山、大土山上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【原经文】芍药,味苦,平。主邪气腹痛;除血痹,破坚积,寒热;疝瘕;止痛;利小便;益气。生山谷及丘陵。

【释名】芍药在我国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,是一种著名的观赏花卉及古老的草药。它有离草之称,古时男女惜别常以此草相赠。在《本经》时代,芍药入药尚未分白芍、赤芍,从晋朝陶弘景开始才将二者区分开来。

芍药味苦,性平。主治腹中邪气郁结导致的疼痛,可畅通血脉,消除血涩不行,消散固定不移的坚硬肿块,解除畏寒发热的症状,还有通利小便、止痛、补益元气的功效。

白芍的药性和疗效因不同的炮制方法而发生变化:生白芍善于治疗自汗盗汗、头痛眩晕、四肢拘挛疼痛;炒白芍药性有所和缓,具有柔肝和脾的功效,多用于治疗腹痛泄泻;酒炙后的白芍称为酒白芍,重在治疗胁肋疼痛、月经不调、经行腹痛以及产后腹痛等症。现代药理分析表明,白芍能扩张冠状血管、解除平滑肌痉挛、抑制胃液分泌,因此有降压、镇静、镇痛、解热、抗惊厥、止汗、利尿等作用。赤芍则性微寒,味苦辛,可归肝、脾经。有清热凉血、散瘀止痛的功效,可治疗热入营血、斑疹吐衄、经闭、腹肿结块、跌打损伤、痈肿疮毒等症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,赤芍还有非常好的抗菌作用,能抑制流感病毒;并且和白芍一样具有解热、镇静、镇痛、解痉、抗惊厥、扩张血管等作用。关于白芍和赤芍的区别,一般认为白芍性收而补,善于养血,功在柔肝止痛;而赤芍性散而泻,善于清热凉血、化瘀止痛,没有补益作用。

【治疗方剂】(仅供参考)

治腹中虚痛

白芍药9克,炙甘草3克。上药加水480毫升煎成240毫升温服。夏月加黄芩1.5克,恶寒加肉桂3克,冬月大寒再加桂3克。

治风毒骨痛

芍药0.3克,虎骨31克。上药炙后研细,装入布袋放在3升酒中泡4天。每次饮酒300毫升,一天三次。

治脚气肿痛

芍药187克,甘草31克。上药一起研末,用白开水送服。

治消渴引饮

白芍药、甘草各等份研末。每次取3克,用水煎服,一天三次。有特效。

治鼻血、咯血

白芍药31克,犀角末7.8克。上药一起研细,用新汲水冲服1茶匙,直至血止。

治崩中下血、小腹疼痛

芍药31克(炒黄),柏叶187克(微炒)。上药共研末,每次用酒送服6克。

治月经不停

白芍药、香附子、熟艾叶各4.5克,用水煎服。

治鱼骨鲠喉

将白芍药嚼细咽汁。

治赤白带长期不愈

白芍药93克,干姜15.6克。上药切碎捣成末,每次空腹用水送服2匙,每天两次。又一方:将芍药炒黑,研末,用酒送服。

标签:

相关文章
最新发布
精彩图文
精彩推送

Copyright @  2015-2018 中公it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8   联系邮箱:5855973@qq.com